阅读提示
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加速普及,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降低了员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引进的新技术也不断吸引员工学习新的技能。
建设工地的“BIM+智慧工地”、矿区生产中“5G+可视化远程控制”、生产车间内数控车床的普及……在数字经济时代下,智能化生产技术的加速普及,正在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也改变了企业和员工的合作方式,当生产过程中重复性的流程工作被机器人取代,降低了员工的体力劳动强度,引进的新技术也不断吸引员工学习新的技能。
(资料图片)
智能化让生产更高效
日前,在新疆能化伊犁一矿矿区安全生产调度中心,“5G+可视化远程控制”的1503E智能综放工作面呈现在眼前,在当天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目光一直关注着智能化管理平台的数据、监控画面,这套系统覆盖包括安全监控、视频监控等27个子系统,实现了通风、压风、供电、排水等岗位的远程控制。
“通过智能化管理平台可以观察到所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只要一处数据变化明显,都能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问题。”新疆能化伊犁一矿矿长魏文辉介绍说。
安全生产,效率更高,据新疆能化伊犁一矿副矿长周广宇介绍,“今年上半年矿区完成产量500.72万吨,原本的单班人数从15人减少到7人,单班产煤却突破了1.96万吨,单日突破了4.12万吨,人均工效明显提高。”
智能化带来的好处不止如此,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项目中,中建新疆建工在建筑装修中就使用了机器人,“地坪研磨机器人、地坪漆涂敷机器人、履带磨平机器人都是依靠电力,整体工效是传统人工的两倍。”中建新疆建工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项目技术工程师龙白浩涵说,“部分机器人还能做到边研磨边吸尘,减少了现场灰尘污染,极大地做到了绿色环保”。
如今,通过数字化改造,企业由单纯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智能化车间、智能工地、智能工厂、智慧园区等层出不穷,打造出了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为目标的新发展模式。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新疆地区现存智能制造相关企业2120家,其中今年上半年新增注册企业570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41.4%。
带来新需求 迎来新挑战
在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一户居民家里,专业安装维修的师傅叶龙正在对智能马桶进行维修。叶师傅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他从事安装维修已有10年经验,以前只会一些传统的水电工技能。去年,他发现维修智能家电的订单远远多于传统水电维修,为此他报名参加了智能家居安装维修培训班,学会了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的安装、维修技术。
“多学一门技能,赚的钱也多了,以前我每个月挣4000元左右,现在能挣到八九千元了。”叶龙说。
今年33岁的曲文宾在车工岗位已工作10年,主要负责化工设备配件维修和加工。今年,随着他所在单位的产线升级,开始了数控车技术推广,数字技术代替了原本的人工操作。
“我是第一次接触,特别是编程方面,学了很久才掌握。”曲文宾说,“刚开始很难,要反复看视频、上机练习,做了十几个‘不合格’产品,才慢慢摸索出来。现在熟练了,觉得很方便,只要编程好,制作零件又快又准,人也不累。”
凭借着不断突破自我的决心,曲文宾在新疆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获得了金奖。在他看来,智能技术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不仅需要员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需要企业提供平台和支持。
“在比赛前期,单位不仅给了充分的学习培训时间,还引进了新的设备,让我们能够及时练习。”曲文宾说。
如今,他取得的成绩也激励了企业。目前,曲文宾所在的单位将车工岗位的其他师傅组成了学习小组,由他带领着开始学习数控车技术。“在比赛中我们有了新的发现,学到了新的技术也会第一时间分享到群里,让同事获得第一手资料,加快学习步伐。”他说。
智能入驻,双赢离不开平台激励
当前,新疆规模以上的制造业都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不少企业出现了机器维修管理的高技能人才短缺、创新操作工人不足等问题。
面对现有的问题,新疆通过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对获得金、银、铜牌的优秀选手,直接晋升技师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已具有技师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的可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等方式,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智造”的改革之中,坚守“工匠精神”,保障智能化产品的品质。
和曲文宾一样,在新疆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的选手,如今都在全力备战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
“进军国赛遇到的对手不同,培训学习的内容更深入了,平台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数控车技术方面有了质的飞跃。”曲文宾说。
“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展示技能人才精湛技艺的舞台,更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方式,自治区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一方面推动了企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促进了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改革创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陈志江表示。
此外,以提升职工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核心,新疆通过建设新疆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吸引大批有志、有为职工加入其中,采用“结对子”“传帮带”等方式,提升职工技术水平,驱动企业创新发展,为产业工人建功立业拓宽领域。